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

霜霉病用什么药物疗效最好(治疗霜霉病的特效药有哪些)

2022-07-25 16:151490

什么是霜霉病

  霜霉病又称黄叶病、焦叶病、干叶病,是黄瓜、甜瓜、葡萄、西瓜、小白菜等作物发生最普遍、危害最严重,防治最困难的病害。

  我们种植的作物一旦感染霜霉病,减产已经定局,而且很难根除。所以,选用高效杀菌剂是快速控制霜霉病最有效的方法,如果确实发现已经产生了霜霉病,需要及时的使用特效药进行喷施,以达到控制。

霜霉病用什么药物治疗效果好

氟菌·霜霉威

  该配方是由氟吡菌胺和霜霉威两种药剂复配而成的,商品名“银法利”。氟吡菌胺是一种治疗性杀菌剂,而霜霉威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。

  二者复配使用既具有保护作用,又具有治疗作用,具有活性高、持效期长、内吸性强、施药时间灵活等特点。

  氟菌·霜霉威是防治霜霉病的特效药剂,在霜霉病发生初期,可用68.75%氟菌·霜霉威悬浮剂60~75毫升,兑水30~50公斤均匀喷雾。可以快速控制病害的蔓延。

噁酮·氟噻唑

  该配方是由噁唑菌酮和氟噻唑吡乙酮两种药剂复配而成的,商品名“增威赢倍”。氟噻唑吡乙酮对病原菌具有保护、治疗和抑制产孢作用,尤其是对卵菌纲病害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

  噁唑菌酮对卵菌纲病害及早疫病等病菌都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。二者复配使用,具有内吸向顶传导作用、保护新生组织的特点

  防治黄瓜霜霉病,可在霜霉病发生初期,用31%噁酮·氟噻唑悬浮剂27~33毫升,兑水30~40公斤均匀喷雾。

  防治葡萄霜霉病,可在霜霉病发生初期,用31%噁酮·氟噻唑悬浮剂1500倍液,进行喷雾,可快速控制住霜霉病的的继续危害和蔓延。

烯酰·丙森锌

  该配方是由烯酰吗啉和丙森锌两种药剂复配而成的,商品名“霉敌”。配方中的丙森锌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。由于它不含可能会对作物造成药害的锰离子,对作物更安全。

  烯酰吗啉是一种新型内吸性杀菌剂,它具有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保护、治疗双重作用。二者复配使用,增效作用非常明显,对黄瓜、葡萄、白菜等作物上的霜霉病有较好防效

  可在霜霉病发生初期,可用72%烯酰·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20~150克,兑水30~50公斤均匀喷雾,可快速控制病害的继续危害和蔓延。

  试验表明:用68.75%氟菌·霜霉威悬浮剂1500倍液、31%噁酮·氟噻唑悬浮剂1500倍液,72%烯酰·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。

  该复配喷施之后,防治葡萄霜霉病,药后3天的防效在90%药后20天的防效仍然达到80%以上三种药剂交替使用,可有效预防葡萄霜霉病的发生


举报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
鹅掌柴叶斑病的防治
鹅掌柴,(Schefflera octophylla (Lour.) Harms),为常绿灌木。分枝多,枝条紧密。掌状复叶,小叶5~8枚,长卵圆形,革质,深

0评论2025-05-128

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应对方法
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。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,在未出圃之前,都称苗木。苗木种类:实生苗、营养繁殖苗、移植

0评论2025-05-129

菊花的病害防治
菊花(拉丁学名:Dendranthema morifolium(Ramat. )Tzvel.):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、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。按栽培形式分

0评论2025-05-127

兰花日绢病腐心病的防治
兰花(学名:Cymbidium ssp.):附生或地生草本,叶数枚至多枚,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,二列,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

0评论2025-05-128

腊梅常见虫害防治
蜡梅(拉丁学名: Chimonanthus praecox (Linn.) Link (《Flora of China》)),英文名:Winter Sweet,中文别名:金梅、腊梅

0评论2025-05-129

蔷薇的三种常见病害
蔷薇(学名:Rosa sp.):是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,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。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花,是原产于中国

0评论2025-05-128

兰花病虫害防治大全
兰花(学名:Cymbidium ssp.):附生或地生草本,叶数枚至多枚,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,二列,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

0评论2025-05-125

菊花病虫害的防治方法
菊花(拉丁学名:Dendranthema morifolium(Ramat. )Tzvel.):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、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。按栽培形式分

0评论2025-05-126

兰花红蜘蛛的识别与防治方法
兰花(学名:Cymbidium ssp.):附生或地生草本,叶数枚至多枚,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,二列,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

0评论2025-05-125

梅花褐斑病及防治措施
梅原产中国南方,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,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。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,还可以栽为盆花,制作梅

0评论2025-05-125